台中梧棲 朝元宮 天上聖母

座落在梧棲老街上的朝元宮,在地鄉親一向恭稱為「媽祖宮」宮內供奉的主神,即民間俗稱媽祖婆的天上聖母,對媽祖婆的信仰在梧棲是非常重要的。

昔時鹽務司爺由湄洲天后宮昇天洞恭請而來媽祖木雕一尊「開基媽」奉祀以供萬民朝拜,庇護海峽漁商航舟之乎安。迨至(1856)年咸豐六年丙辰初建廟宇於西岸(今之舊海關左側)後因地理不利航海,隨於同治甲子(1864)年移建現址梧棲蹈140號。(該土地為黃玉階民所獻)

自移建後其神靈顯著,保祐漁商海峽航行於無形,為感聖德神恩,咸豐七年(1857)十月泉郡晉春號舟戶蔡萬辭為航海順利,由泉州琢運言斗石獅一對敬立以報答神恩。同治十年(1871)辛未晉邑商船戶蔡隆順於航行海上,遇暴風駭浪,船將覆翻之際,遂虔禱媽祖靈顯庇祐,頃刻之間風乎浪靜,始.幸保人船無事,為感媽祖的庇祐而敬獻「永康四海」一匾。

台中梧棲 朝元宮 觀世音菩薩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礁溪 德陽宮 中壇元帥

德陽宮的主祀神佛為中壇元帥,民間俗稱「太子爺」、「羅車太子」、「哪吒太子」等。廟方沿革所記廟史可追溯於清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創廟迄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在宮廟的中壇供奉李哪吒為中壇元帥,成為把守宮廟的主帥護法神。

宜蘭礁溪 德陽宮 觀音佛祖

宜蘭礁溪 德陽宮 福德正神

宜蘭礁溪 德陽宮 三官大帝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壯圍 補天宮 女媧娘娘

道光八年(公元1828)歲次戊子,五月間村童數人在海邊遊玩,忽見波浪間金光閃閃,漂來一尊神像,乃現奉祀之大娘神像,神像底刻有(浙江女媧娘娘)六字,經過眾議,奉祀於大福村14126號附近草寮內。經過二、三年,神靈顯赫,香火日盛,乃在845號之地,興建木造廟宇奉祀。

宜蘭壯圍 補天宮 地母娘娘

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歲次辛亥春,頭城康曜及本村陳東立捐獻現有廟地(面積六分餘地),由士紳陳歪、陳賽及陳東立等籌建坐東朝西,土牆木造廟宇一座三間,是年五月九日落成入廟。

宜蘭壯圍 補天宮 九天玄女娘娘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東鹿野 協天宮 關聖帝君

鹿野協天宮位於瑞豐派出所後方,由省道轉入派出所左側,即可看到廟埕。緊鄰著是瑞豐社區活動中心,協天宮下方為社區幼稚園所在,可清楚看出該宮為典型公廟。

台東鹿野 協天宮 神農大帝

瑞豐村舊名「大原」,為日據時期,台東糖業株式會社所設本島人移民村之一,居民大多來自雲林、彰化一帶。瑞豐原來行政區域較大,涵蓋鄰近瑞和、新豐兩村。分治後,目前所有為「景豐」,景豐於清代曾有屏東人入墾,故稱「阿猴寮」,今日景豐居民仍保有此稱呼,只是已音訛為「後溝寮」、「紅腳寮」等稱呼。

台東鹿野 協天宮 福德正神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東東河 協天宮 天上聖母

協天宮住於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即目前都蘭村活勤中心右側,佔地面積尚稱寬闊,宮前並有廣場及水泥搭建之戲棚。協天宮主祀神為媽祖,同祀土地公、註生娘娘,媽祖原係光復初由雲林移民從麥寮拱範宮迎回,初供奉於自宅,後因信徒日多,而組成神明會,輪流由值年爐主迎回家中供祀。民國五十八年,在地方人士余天賜倡議下才醵資建廟,原廟簡陋,不堪風雨;民國七十四年間地方士紳及信眾再度籌款重建成今之新廟。土地公則從車城福安宮迎回供祀。

台東東河 協天宮 福德正神

都蘭村為東河鄉境內最大的聚落,人口結構上有閩、客及為數甚多阿美族人,在居民的信仰上,閩客漢族以民間傳統的佛道信仰、而阿美族人則以基督教、天主教為主,故都蘭的協天宮信奉的居民自然以閩客漢族居多,信徒分佈含都蘭、新蘭、興昌、隆昌等海岸聚落。早期供奉天上聖母的廟宇,大致以海港型的聚落佔多數,因漁民深信媽祖能護海祈安。後因台灣本島移民開發由海港區域向陸地發展,且由西向東移墾,媽祖的祈福也擴大到地域的瘟疫疾病、農作病災、天災、旱災、水災等成為全方位的祈福保安的神祇,所以都蘭的協天宮,早年奉祀天後的原由也因移墾保安之故,隨拓荒者的足跡而踏上原住民分佈甚廣的東部海岸地區。

台東東河 協天宮 註生娘娘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竹南 五穀宮 神農大帝

五榖宮是奉祀五榖先帝,又稱神農大帝,是古代聖賢神農氏之尊稱。祂教民削木為犁,種五穀,日中為市,通交易,嚐百草,辨藥性,治療民疾,而中毒多次,固有黑、紅及文面等有不同的聖顏,是為農民、榖糧商、中醫要等業的守護神。國人自稱炎黃子孫,『炎黃』即是炎帝~神農氏及皇帝~軒轅氏之稱也。

苗栗竹南 五穀宮 觀世音菩薩

苗栗竹南 五穀宮 文殊菩薩

苗栗竹南 五穀宮 普賢菩薩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苗栗 玉清宮 關聖帝君

苗栗玉清宮創建於清朝光緒32(西元1906)於玉清里坡塘下11號,即建功國小後面,原名坡塘下玉清宮(恩主公),於民前2年清宣統2年春(1910),由黃文祖主持,並由徐立春、黃南球、鍾輝煌、羅琳德、徐清松、江添喜等六人發起向新竹廳申請設宮許可,同年329日新竹廳申請以279號指令批准。當時命名為觀音宮,後來改為玉清宮舉善乾化堂,於民國6(1917)冬宮宇竣工。
苗栗苗栗 玉清宮 三官大帝

民國24年台灣中部大地震,苗栗地區嚴重受損且連綿豪雨,房屋倒塌無數,當時以陋就簡僅整修復舊而已,迨至民國54年由省議員湯慶松等發起把舊廟拆除重新加蓋鋼筋混凝土,琉璃瓦屋頂,遂於民國56年冬竣工。

苗栗苗栗 玉清宮 玉皇大帝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北區 長和宮%26;水仙宮 天上聖母

新竹長和宮建於清乾隆7年(1742年),因廟宇位於北門城樓外,又稱「外媽祖廟」,和位於城內的「內媽祖廟」做出區別。和內天后宮有類似情況,長和宮在修葺後,廟務的運作與發展主要由捐助資金的在地郊商(商業組織)及店家掌控。相較於內天后宮的祭祀圈有周邊五十三庄輪流主司祭祀,而長和宮的祭祀圈雖然只有北門周遭九里,卻因寺廟操控權在在地郊商及店家手中,長和宮也深深地影響了竹塹城內的公眾事務運作。

新竹北區 長和宮%26;水仙宮 西秦王爺

新竹北區 長和宮%26;水仙宮 太歲

自古以來,長和宮的商業色彩濃厚,由寺廟名稱就可以略知一二。當時的郊商組織「金長和」於清道光8年(1828年)成立後,就常以外媽祖廟作為議事場所與歇腳、聚會的會館,因此集資修葺、並以「長和」為名。俗話說「和氣生財」,「長和」也隱含了長久合作,和平共處的期望在裡面。雖然時過境遷,現在的香火無法與過去比擬,但我們還是可以遙想當年各個商家戶助、團結的美好精神。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東區 新竹關帝廟 關聖帝君

新竹關帝廟,是一座位於臺灣新竹市東區的關帝廟,於19858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

新竹關帝廟由淡水撫民同知王右弼所倡建,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動工,四十二年(1777年)二月完工。當時位於竹塹城南門之內,附近有同知署、北路右營、明志書院和考棚等設施。同治十年(1871年)時淡水撫民同知周式濂曾勸募重修該廟。

新竹東區 新竹關帝廟

新竹東區 新竹關帝廟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安平 妙壽宮 保生大帝

關於該廟的由來,相傳是在明鄭時期,有一艘載有神像的王船被當地居民撿到,搭建茅草屋供奉。而後有一對兄弟,哥哥名「妙」,弟弟名「壽」,兩人合捐妙壽宮現址土地,廟名則來自兩兄弟之名。不過該廟廟名由來另有一說,是來自保生大帝之封號「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台南安平 妙壽宮 註生娘娘

而到了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時,當地居民將供奉昔日拾得之漂流王船的小廟改建成磚造廟宇,並迎來白礁保生大帝之分靈為主神。不過依據《鳳山縣志》(1720年)之記載,康熙年間在安平鎮有三座「慈濟宮」,有人認為其中之一即是妙壽宮。

台南安平 妙壽宮 福德正神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