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南市 中西區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南中西 首貳境開基萬福庵 齊天大聖

萬福庵的前身是鄭成功部將阮駿之夫人孀居的宅邸。

台南中西 首貳境開基萬福庵 註生娘娘

台南中西 首貳境開基萬福庵 福德正神

而關於萬福庵從原本的寺庵變成「全臺開基齊天大聖廟」的原因,一說是因為庵中尼姑在嘉慶年間救恤孤寡,收留孤兒,但嬰孩多有哭鬧冥頑之現象,故在庵內供奉齊天大聖,以祈求小孩子乖馴健康,結果後來就變成了齊天大聖廟。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中西 普濟殿 池府千歲

普濟殿創建於明永曆二十二年西元1668年,迄今已三百餘年歷史,經文化部國家資料庫記載為【臺灣最早的王爺廟】。

3.1 註生娘娘.jpg

台南中西 普濟殿 福德正神

本殿創建之初,原為木造觀音佛寺,取「慈航普渡眾生」之意,故命名「普濟寺」,主神為觀音佛祖,為坐南朝北之單殿式建築。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中西 開基三官廟 三官大帝

開基三官廟創建於乾隆四十三年,據殿上懸一大匾額、署乾隆丙午年桐月(西元一七八六年)係官人所題贈者,兼有蔣元樞先生之祿位牌及修廟總理葉履仲先生之祿位牌得考知係蔣公子之手創立,又據臺灣縣志云係知府蔣元樞之別墅,而後献為祠廟,供民奉祀神位。

正龕奉祀三官大帝(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左右兩龕奉祀天醫真人孫思邈以治病及財神趙公明以求財兼祀日月神(太陽、太陰星君)以求日月光華、陰陽調和,臺民敬仰虔誠,香煙隆盛,迨嘉慶年間,山西省大僧尚來居此廟渡眾生,其後年久月深,風雨剝蝕,乏人管顧,荒廢一時,至咸豐四年歲次甲寅(西元一八五四年)西蜀之人袁明高,渡臺懸壼濟世,頗出人望,當時巡撫徐公眷屬奇疾,被治痊癒,乃命伊至本廟主持,自袁氏在廟主持奉香,兼行醫濟世後引而信徒激增,香火漸盛,捐出緣金者踴躍,積金貳仟多元,於咸豐十年重建全部廟貌。

台南中西 開基三官廟 南斗星君

台南中西 開基三官廟 北斗星君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中西 水仙宮 水仙尊王

台南的水仙宮就是除了主神大禹王以外,配祀的就是禹帝、奡王、楚王(項羽)、伍大夫(伍子胥)、屈大夫(屈原)等五位,俗稱「一帝二王二大夫」。

水仙宮創建於康熙四十二年(西元1703年),位於當時府治的西定坊港口,即為昔日 五條港地區的南勢港口尾端,是府城水陸交通必經之地。自康熙五十七年(西元1718年)第一次改建後,迭經增修。乾隆二十七年(西元1783年)北郊紳商 再集資重修,並設郊商辦事處於此,遂使水仙宮成為當時府城的商業中心,香火也更旺盛。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日本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將廟宇中、 後二殿拆除,戰後,信眾合力重建而成今貌。

台南水仙宮主祀水仙尊王,簡稱「水仙王」,也就是海神,由於早期台灣與大陸之間的 往來都靠船航行大海,對於自然現象的變化又無法預估或掌握,所以對於那些能化解海上危難的神明都敬之至誠,造成對「自然崇拜」的信仰,如山有山神、水有水 神、風有風神等等。大禹因為利用疏導的方法治平水患,造福百姓,紛紛以水神來奉祀他,另外配祀的四人,可能生平作為都以忠、孝、節、義為原則,卻都落得死 於水裡的下場,所以也深為民間所感動而崇拜之。台南的水仙宮就是除了主神大禹王以外,配祀的就是禹帝、奡王、楚王(項羽)、伍大夫(伍子胥)、屈大夫(屈 原)等五位,俗稱「一帝二王二大夫」。
建築特色:屬閩式平房,初建為三進大殿,二次大戰時,日軍為建防空地,拆除水仙宮的後、中兩殿,台灣光復 後,目前只剩單殿單進的建築形式,坐東朝西,開三門,門上不繪門神而改用門釘;重建成今貌,雖然古意盡失,但其歷史價值仍存。廟內壁間的石碑有三塊,年代 最古的是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台灣府知府蔣允焄立石的水仙宮清界勒石記,最近的有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廟董立石的重修水仙宮碑記,另有一 塊是與水仙宮沒有關聯的石碑,是福建分巡台澎兵備道,為嚴禁海口舞弊勒索以安商艘事,嘉慶元年發水仙宮張掛曉諭的碑記。門前一對抱鼓石、基座及石礎的雕工 非常精美,木刻神像、雀替精美。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中西 風神廟 風神

風神廟現有建物為日治時期重建,平面格局為三合院式帶軒,即三間起的正殿前帶四柱式單開間秤亭。但是風神廟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元1739(乾隆四年),位於當時南河港安瀾橋邊,主要是祈求風神保佑船隻往來的安全。廟內神像為府城寺廟神像藝術所罕見,風神高居殿堂之上,雍容華貴。陪侍的水神和火神,一青一紅。可惜日治時期日人實施市區改正,因開闢道路(含民權路三段),而將官廳後面的殿、屋、公館全部拆毀,所供奉的神像遷移至官廳內。民國十三年、四十六年曾再加以重修,惟已不復當年規模,不過廟前乾隆時代所建造的的石造牌坊卻還保存良好,古味猶存。

台南中西 風神廟 觀音菩薩

風神廟,國家三級古蹟,是全臺灣唯一的風神廟。清乾隆四年(西元1739)由巡道鄂善所創建,位於當時南河港安瀾橋邊。乾隆43年,知府蔣元樞重修,採舊制依次為頭門、官廳、風神位正殿、大士殿、總側公館作為官員暫宿處。日據時期因市區改正開闢民權路沿線,將風神廟拆除過半,巷道取代河港,保留正殿並移至今址。

台南中西 風神廟 雷神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中西 鄭成功祖廟 鄭成功

鄭成功祖廟為奉祀鄭成功的鄭氏家廟,為明永曆十七年(1663年)鄭經所建之專祠,奉祀其父鄭成功與其母董氏。該廟位於中華民國台南市中西區臺灣府城寧南坊五帝廟街)臺灣納入版圖後,改稱鄭氏大宗祠,又稱昭格堂』。近年易名鄭姓宗祠,後來才又回復正名『鄭成功祖廟』。該廟於1985年(民國74年)1119日公告為台南市三級古蹟

台南中西 鄭成功祖廟

鄭經在明永曆十七年(1663年)從金廈來到臺灣後,隨即建立了祭祀其父的「延平王廟」,又稱「先王廟」,後來鄭經逝世後建了祭祀他的「二王廟」,該廟遂又稱為「大王廟」。後來明鄭滅亡於明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之後,施琅曾來此處祭拜鄭成功,但後來由於鄭氏族人被遷回中國大陸,周圍居民又不敢公然前去祭祀鄭成功,導致該廟一度被兩個姓許和姓蔡的官役佔去,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才由士紳鄭其嘏等人贖回重修,並改稱「鄭氏大宗祠」,又稱昭格堂』,而之後數年也有數次整修過。

進入臺灣日治時期之後,由於大正八年(1919年)進行市區改正而拓寬廟前道路,導致該廟門前有部分被拆除。而到了昭和五年(1930年),適逢舉辦「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鄭氏家族則組成了臺南鄭氏宗親會並發起募款,於兩年後完成該廟的整修。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中西 祀典武廟

祀典武廟(大關帝廟)位於台南中西區永福路二段大天后宮旁,與赤崁樓相對,主要奉祀關聖帝君。其為臺灣早期建造的關帝廟,該道教廟宇為17世紀中,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鄭成功子鄭經於承天府-今之臺南市建四大廟,文廟即今日之孔子廟,於赤崁樓之南建關帝廟,即今日之祀典武廟。(關帝廳)擴建而成。據祀典武廟管理委員會文獻記載,係於西元1665年官建。民國72年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廟,建於明永曆年間-詳細年代已不可考,有300年以上的歷史。在明鄭時期被稱為「大關帝廟」,主要是祭祀武聖關公。

台南中西 祀典武廟 關聖帝君

據祀典武廟管理委員會蒐集之文獻資料內容,祀典武廟位於赤崁樓正南方,俗稱「大關帝廟」或「武廟」,係為了區別在台南市新美街上的另一座被稱為「小關帝廟」的開基武廟而言。祀典武廟以其建廟之早、文物之豐、格局之壯偉、地位之尊崇,故其名列臺灣地區重要一級古蹟。多次整修後,現存廟宇除了內進的觀音廳稍與原來模樣不同之外,該廟大致所呈現為1840年重建後的廟宇模樣。坐北朝南的祀典武廟,特色為八公尺寬,廿公尺寬,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正面面向永福路、北倚民族路、左側朱色山牆矗立路旁,屋坡由前而後,依各殿的高度呈現起伏的變化,由於各殿的高度不一,飛簷斜頂的山牆,從側面看去為起伏狀,造型頗為美觀。

台南中西 祀典武廟 馬使爺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中西 永華宮 廣澤尊王

全臺永華宮奉祀開基廣澤尊王,源自於明永曆十六年 (公元一六六二年) 鄭成功諮議參軍陳永華由福建南安鳳山寺隨軍恭迎來台,奉祀於台南「山仔尾」 (今臺灣銀行,省南女一帶) 時為南門內之「鳳山寺」。

清乾隆年間本區陳守娘,含冤自盡,陰魂不散,里人恐慌,幸賴尊王神威鎮壓幽魂,地方使得安寧,信眾為感神威顯赫護佑軍民,遂於清乾隆十五年 (公元一七五零年) 倡議捐資建新廟,同時感念陳永華參軍恭迎尊王來台及對地區之貢獻故命廟名為「永華宮」。

日據時期永華宮廟地被日本政府徵收興建臺灣銀行,方於大正十四年 (公元一九二五年) 遷移至台南孔廟對面巷內即俗稱「六合境柱仔行」、「柱仔行全台開基廣澤尊王」。永華宮反而鮮為人知,更誤以為是專祀永華參軍之廟宇。永華宮主祀開基廣澤尊王陪祀妙應仙妃 (廣澤尊王夫人) 、南斗星君、北斗星君、陳永華參軍 (民國七十八年九月十八日彫塑) 三坪祖師、達摩祖師 (原為牆上壁畫後顯靈要求彫塑金身) 、福德正神、中壇元帥,廟地現址原為清朝進士許南英之私塾所在地。今日之風貌乃民國三十五年 (公元一九四六年) 台灣光復後所重建,民國四十七年 (公元一九五八年) 重修。廟內門神彩繪乃出自彩繪大師潘麗水之作品,廟前種有一對龍鳳神榕。(左圖為廟前的龍鳳神榕。)

永華宮由於日據時期,廟地被日本政府強制徵收,再匆促間遷移,加上日本政府厲行皇民化運動,迫害臺灣之宗教信仰,因而歷經數十載疏於管理,廟內文物遺失不少,直至民國六十九年成立管理委員會,廟務方步入正軌。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中西 台灣府城隍廟

早期臺灣地區的城隍廟,約有六十座,當時清朝政府規定原則上每個府縣只有一座城隍廟,當然實際情形與規定並不相符。原因除了官建的城隍廟之外,有不少都是由民間自行建立的城隍廟。而在這些城隍廟中,各有特色,而本廟則是年代最為久遠的的城隍廟。本廟創建於明永曆二十三年(西元 1669 元),今日列為國定古蹟,極具歷史、文化、建築、宗教與民俗的價值,非常值得一探究其殿堂之美。

台南中西 台灣府城隍廟 城隍爺

目前台南市現有較著名的三座城隍廟分別是位於青年路的本廟(臺灣府城隍廟),其二是安平區觀音街都城隍廟,其三是北區成功路縣城隍廟。其中本廟是全省最早興建的城隍廟,創建於明鄭時期,在臺灣的發展歷史上有期重要歷史定位。而且在經歷了清朝、日據時代、與國民政府遵台等朝代更迭,能夠保存至今實屬不易,更是我國人民重要的文物資產。

台南中西 台灣府城隍廟 城隍爺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中西 府城鷲嶺北極殿大上帝廟

北極殿主祀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又稱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開天大帝、元武神,俗稱上帝公、上帝爺或蒂爺公。北極殿位於府城最高之地「鷲嶺」,登高而望遠,因北方屬黑,故北極殿的全廟以黑色為主色,廟柱皆為黑色為一大特色。
俗諺「上帝廟坅墘,水仙宮簷前」,將西區昔日近海的水仙宮廟簷與北極殿的台基高度相提並論,即生動點出了北極殿「地位」之不同凡俗。北極殿,傳說是台灣最早的玄天上帝廟,創建於鄭氏時期,所在的位置是府城地勢最高的鷲嶺,北極殿主祀的神祇玄天上帝,曾是鄭氏時期最重要的信仰,其神明造形及廟宇建築都有特殊之處。

台南中西 府城鷲嶺北極殿大上帝廟
北極殿主祀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傳說是臺灣最早的玄天上帝廟。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4月,鄭成功登陸不久,即佔領此處充做救護站,待荷蘭人退出臺灣後,鄭成功將之改建成寺廟,奉祀明朝守護神玄天上帝,稱為大上帝廟。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中西 台灣首廟天壇

宗教信仰具有支撐與消解功能,為人們提供感情上的支撐與心靈上的慰藉,使民眾從精神上得到重大的幫助。從每天正月初九天公生,民眾絡繹不絕,相繼前來朝拜,人潮將廟裡廟外擠得水洩不通的情形,即可看出天壇在民眾的信仰生活佔有重要地位。台灣之人無不敬天,無不崇祀上帝,歲以孟春九日為誕降之辰」。

正殿-信仰精神

主祀神明玉皇上帝農曆正月初九萬壽

正殿供奉「玉皇大帝」之聖位,各種祭典儀式在此進行,信徒在此上香祭拜、求籤卜卦,為天壇重心,為天壇規模量體最大的建築。殿內空間可分成四部分,自中港前點金柱起至後側牆壁止的內殿為神龕和神桌組位置,三側圍以大理石欄杆,其前方檐廊處為信徒膜拜之處,左側為廟內執事人員所在,右側則為廟內販賣金紙的地方;後面兩側牆壁有「化育」、「形流」兩門,連接後面之後過水廊。玉皇上帝民間俗稱「天公」,執掌萬物之生殺消長。在通俗信仰中係一至高無上的神明,上掌三十三天,總樞百神,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億萬生靈。國人對於天公的信仰,概源於傳統畏天、敬天、效天、法天之思想,溯自上古洪荒之世,民智未開,先民觀乎日月星辰雷電風雨等天地之間的變化,咸認宇宙間有一無所不在的主宰,其德彌大,其神至靈,其位極尊,仰瞻彌高,眺遠望之,蒼茫無際,因不知其名,乃奉之曰「玉皇大帝」、「蒼天」或「天公」稱之。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