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里玉泉寺,俗稱頂寺,臺灣花蓮縣玉里鎮佛寺,創建於台灣日治時期的昭和五年(1930年)。原為齋教龍華派之齋堂(菜堂),古稱寶善堂或觀音寺。今奉釋迦牟尼佛為主神。玉泉寺以寺旁泉水甘甜,兼有治百病之效而得名,與協天宮並稱為玉里鎮兩大歷史悠久的宗教場所。

玉里玉泉寺的開基者賴阿傳原為苗栗南莊人士,賴阿傳早年曾在苗栗獅頭山勸化堂[4]茹素修行,在日治時期昭和初年偕妻隨其子賴阿溪一同遷居玉里,因緬懷獅頭山勸化堂氛圍,所以起心動念與當地的齋友合作,於昭和五年(1930年)創辦「寶善堂」,當時仍具有濃厚的齋堂色彩。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里慈惠堂,臺灣花蓮縣玉里鎮廟宇,主祀金母娘娘。1958年由台東縣鹿野鄉的寶華山慈惠堂分靈而來。


台灣西王母娘娘信仰源自民國38年(1949年),發端於吉安鄉的花蓮勝安宮。花蓮勝安宮在民國39年(1950年)起,因信眾意見不一而分為兩派,「勝安宮」系統分得王母娘娘金身,信徒得穿黃衫道服、「慈惠堂」系統則分得香爐,信眾以著青衣為幟,而不同於「勝安宮」敬稱主祀神明為「王母娘娘」,「慈惠堂」一派多尊稱為「瑤池金母」或「金母娘娘」。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人開拓台灣之初也就是台灣民間宗教信仰興起之期,由於當時的環境艱困,先民必須在瘴氣毒蛇猛獸的環境下與大自然搏鬥,因此需要「神」的保護,而人們也只有從「神」的庇蔭裏尋求精神寄託。


岡山原名為「竿蓁林街」集社時,官府兵力不足,盜匪橫行,居民思藉神力抑制感化,由是有岡山「壽天宮」的創建。於清康熙51年(西元1712年),分靈自台南祀典大天后宮,係「湄洲媽」之同源,距今已歷三百餘年,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初建時僅一間廟屋。至乾隆41年(西元1776年)5月廟宇重建於原址岡山區維仁路與平和路之叉口,廟前立有「築岸序」石碑。嘉慶三年(西元1798年)由黃協記、吳隆興募建屋八間,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設置「阿公店公斗」。歷來媽祖神靈赫奕,恩霑閭巷,誠黎民之幸。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壽宮建於乾隆四十年(1775),主祀保生大帝。民國六十五年(1976)因縱貫公路擴建工程影響而有重建之議,民國六十八年(1979)開工,民國七十一年落成竣工。
過去漳泉先人由故鄉白礁祖廟奉香火來台供奉,民國二十二年,日本皇民化運動而被毀,民國卅五年由信徒韓伯勳、呂秉兩先生首倡募資重建,民國七十年再度重建至今。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甲觀音亭觀音佛祖由鄭成功部屬王文伊迎奉來台,初於一甲地區結茅安奉。民國八年(1919)由王鬧廷等人發起修建,落成後改稱「大廟」。民國五十五年(1966)拆除遷建於現址,今廟貌為民國七十一年(1982)落成。
一甲觀音亭位於臺灣高雄市路竹區,主祀觀世音菩薩。廟中供奉的觀世音菩薩之由來,據說可追溯自鄭成功率軍渡海攻臺前,部屬王文伊從浙江舟山群島的南海普陀山所迎來的香火。而所迎來的觀音香火,在過去為路竹的十三個聚落所奉祀。該觀音亭的創建年代不明,當前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1913年。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樂宮奉祀天上聖母、福德正神、註生娘娘、中壇元帥等神尊,據高雄縣宗教之美書載,為民國五十四年(1965)建,今廟貌為民國一百年(2011)重建竣工。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興宮清水祖師公乃是台南縣關仔嶺火山碧雲寺開山第一代祖師,法名釋應祥,是唯一在台灣圓寂得道成神之祖師。文興宮建廟於嘉慶戊辰年,主祀清水祖師。今廟貌為民國67年動土興建,民國70年落成完工。


文興宮位於維新里舊稱竹仔港,是永安開發較早的區域,早在清嘉慶十年(1805)由信徒集資興建庄廟─文興宮,主祀清水祖師(黑面祖師公),為正二祖,信眾爐下俗稱「老祖」。後殿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二百餘年來,雖風雨侵蝕,廟貌陳舊,但遠近受庇佑進香者仍絡繹不絕。日治時代村民為免神像遭日人摧毀,遂將神像藏匿,後因年久失修破損不堪,乃於民國67年重建,歷時三年落成,民國九十三年前、後殿再次粉飾。大門門神出自廟繪大師潘麗水之手,廟內還保存有「參透禪機」之古匾。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寮村的開封宮,始創於民國五十八年,這間廟當初的規模並沒有現今這麼大,只有一鐵屋,甚至連始創的地點也是由他地遷移而來的。包公廟原來只是大寮村一林姓村民家中的祠堂(名為忍善堂)所供奉的主神,直至今之本廟名(歷經覺善堂、忍善堂、至善堂)。其間於民國五十六年間,某日忽然神蹟顯靈,出現一首詩賜給林姓村民並給予神示後,在林堂主及眾人的努力策劃下,披荊斬棘、購地搭建,始漸有今日之規模,所以包公廟今日之規模可說是結合當地居民之心志,遂有今日巍峨之貌,一磚一瓦可說是辛苦而來。而其目的則在於入善門之愚迷是要先知覺醒悟修身之本,進而容忍一切修善之途徑而達成極為完善之處境,而後大眾一心齊發宏揚包公一秉公正廉明之典範,以達社會安和樂利、國運昌隆之旨。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建於清朝乾隆23年的賜福宮,為茄萣四大廟宇之一,民國55年擴增兩側鐘鼓及廟室,其佔地約三百坪,典雅古樸,賜福宮的正殿供奉的天上聖母「媽祖天后」,同祭神明有五府千歲、觀音菩薩、中壇元帥、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祖師公、松王公、虎將公,配祭神明有千里眼、順風耳,而宮內懸掛著「海上迴風」匾額,相傳為為道光元年三月,一位來台赴任的官員楊彪,遇上狂風暴雨,而後聖母顯威,平安獲救,因此特書匾以為叩謝。


主奉:天上聖母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福宮為本庄白砂崙信仰中心、庄民精神寄託之所在,乃高雄市茄萣區四大境主廟宇之一,主祀「五府千歲」。
白砂崙 本庄白砂崙,舊稱白沙墩、白沙崙,位於二層行溪(二仁溪)下游溪口南側,與北邊的台南市灣裡隔溪相望,西臨台灣海峽,東以排水溝(新開港遺跡)與湖內區為界,南則與頂茄萣接壤,面積約2.06平方公里(舊資料為3.16平方公里),分福德、萬福、白雲三個里,行政上隸屬高雄市茄萣區,為本區最北的部落、大台南地區的一環。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