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紫竹寺的主神觀音佛祖在康熙三十五年就渡海來台,因其有求必應,當時的縣丞葉文炳興建了紫竹寺於觀亭村,興建後果然香火鼎盛,來參拜的人越來越多,到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內門南海紫竹寺位於高雄縣內門鄉內豐村,不僅是內門當地主要的信仰中心,更是台灣著名的廟宇建築,南海紫竹寺建築外觀以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為主,雕刻藝術十分細緻華麗,呈現出壯觀且雄偉的氣勢;內門南海紫竹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包含三媽妙善、大媽妙音和二媽妙元,配祀妙莊王(觀世音菩薩在人間的父親),是南海紫竹寺不同於其他觀音寺廟的所在。
內門南海紫竹寺的歷史發展可追溯至約在民國56年時,在佛祖的指示下欲在內埔地區建廟,隔年2月3日佛祖神像重新粉面開光並舉行過火儀式的時候,神明突然降駕並引領神轎前往石坑村龍山寺,行至大埤墘便停下,經過信眾擲茭杯請示神明後,佛祖指示在此地建廟,信徒在此定點標記後便返回安座;民國65年12月25日內門南海紫竹寺完工落成,並同時舉行首次建醮大典,陸續地南海紫竹寺的牌樓、香客大樓、公園等等建築設施也完工落成,成為規劃完善且環境優美的所在。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門紫竹寺於建廟十九年後第一次修葺,據清道光元年(1821)《續修臺灣縣志.卷五外編「寺觀」》「觀音宮」最後一條目記述:「⋯⋯一在羅漢門,雍正十一年縣丞葉文炳建,乾隆十七年修,知縣魯鼎梅序。」知縣魯鼎梅序曰:「羅漢門舊有亭,祀觀音,境頗幽寂,而地當衝要,列憲巡方至,止必憩於斯。歲月漸深,風雨催殘,僧人募重修之,乞序於余。余惟大地名山,寶剎琳宮,金碧輝煌,以及一邱一壑,禪室僧簝,恆河沙數,大抵皆緇流托缽,求請施者為之耳。斯亭也,基匪宏敞,費匪繁鉅,損有餘之錙銖,成無量之善舉,不亦可乎。貨惡其棄於地也,力惡其不出於身也,僧自能為諸善信言之,不多贅。」
其後歷經清嘉慶19年(1824)、清光緒9年(1883)、民國17年等數度重修。至民國57年7月間,信徒代表大會認為:原有廟宇規局已太過於擁擠,不足以容納絡繹不絕香客,且廟宇建築已久破舊不堪,因此決議重建。立即成立重建委員會,公推黃承城先生為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理人游讚芳先生為副主任委員,負責全部程興建事宜。廟體由建築師趙啟煌設計,於民國58年7月29日動土興建。
郭家四兄弟渡海移居內門時,從家鄉奉迎三尊觀音菩蕯神像同來,先在當時內門漢人開墾最興盛的中埔番子路一帶落腳,後來逐漸發展而分枝,元欽奉迎大佛祖移居東勢埔,元樞、元章奉迎二佛祖遷往石門坑,四子元興仍留在番子路奉祀三佛祖。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