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桃園市 大溪區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桃園大溪 福仁宮 開漳聖王

福仁宮在地人口中的大廟,建於嘉慶18(1813),當時的漳州移民為了免去逢年過節得渡大嵙崁溪至埔頂祭拜開漳聖王的不便,遂由李炳生(李騰芳之父)、呂蕃調、林本源等人集資建廟。

桃園大溪 福仁宮 定公古佛

桃園大溪 福仁宮 玄壇元帥

福仁宮現今不只是大溪漳州信仰重地,且有祭祀客家、潮州、泉州之地方神祇,頗為罕見。日人侵台時期,福仁宮設立安民局為當地抵日據點,日治時期則被作為衛戍醫院,後歷經二度重建,現為大溪規模數一數二的宮廟。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大溪 三層福安宮

三層福安宮 主祀天上聖母,嘉慶十六年(1811)媽祖金身渡海來臺,已有兩百多年歴史,大溪在地稱之為老媽祖。

桃園大溪 三層福安宮 五穀先帝

*嘉慶十六年(1811)媽祖金身隨盧氏信士渡海來臺,定居三層莿仔寮。

*民國四年媽祖奉祀於林本源租館,發起聖誕十大姓氏輪值祭典。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大溪 內柵仁安宮 玄壇元帥

於清道光26年(西元1864年),福建人士游番率 數十人,由故鄉恭請「玄壇元帥」金身隨行,橫渡黑水溝渡海來臺,歷經千辛萬苦,抵滬尾溯水而上,經艋舺、三角湧抵大科崁(今大溪),再盤桓而上至今內柵下崁,因為較晚來,所經之地已被先來者開發佔有。下崁之地當時荒煙漫草,毒蛇野獸蟄伏,滿佈荊棘,瘟疫瘴癘瀰漫,又水土不服,離鄉背井,禍福未卜,游番一行至下崁駐紮,以三塊石陋室供奉隨身帶來之玄壇元帥,晨昏膜拜,以慰民心。

桃園大溪 內柵仁安宮 馬舍王公

桃園大溪 內柵仁安宮 郭聖王公

先民們在內柵地區闢地墾荒,櫛風沐雨,至清光緒8年(西元1882年),先民們生活已趨安定,感念元帥庇佑,神威顯赫,墾荒順利,人畜平安,在原址以竹木建造房舍,以取代簡陋之石磊,供奉玄壇元帥,這為本廟之初。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大溪 仁和宮 開漳聖王

大溪仁和宮,又稱埔頂仁和宮、埔頂廟,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的一座百年古廟,主祀開漳聖王,為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是臺灣一座主祀開漳聖王廟。

桃園大溪 仁和宮 釋迦佛祖%26;觀音佛祖%26;關聖帝君

桃園大溪 仁和宮 天上聖母

南明永曆,清康熙初期,延平郡王鄭成功率領閩南、粵東地方人民來台開墾,隨後有漳州府漳浦縣兄弟二人,迎其家鄉漳浦威惠廟之開漳聖王「三祖」金身,尊稱「三王公」,至臺灣臺北滬尾(今日新北市淡水區)經商,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年),「三王公」託夢,要二兄弟由水路南下,二兄弟來到本廟現址,打算歇息之後繼續南下,啟程時卻無法移動神像,故擲杯請得神諭,在此處建廟奉祀,遠近士紳皆來協助。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大溪 月眉山觀音寺 觀音佛祖

月眉山觀音寺原名觀音媽山觀音媽廟,位於大溪鎮武嶺橋東端,廟前正對印斗山,背倚鳥嘴尖山,廟座小山丘靠近大溪河邊月眉灣,而改名月眉山觀音寺。

桃園大溪 月眉山觀音寺 玄天上帝

桃園大溪 月眉山觀音寺 五穀先帝

觀音寺供奉的主神觀音佛祖,係數百年前先民接駕來台,安座於大漢溪畔觀音媽山仔。現廟內大殿仍保留最初供奉於石板小廟內的石觀音像,左右殿供奉玄天上帝、五穀先帝,二樓中殿奉祀大尊觀世音菩薩,左右殿供奉十八羅漢尊者,左廂房恭奉值年太歲星君。另外,在寺左側後山前則奉阿彌陀佛聖像。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大溪 普濟堂 關聖帝君

1902年(民前10年,明治35年),地方士紳江序益先生首唱而有「普濟堂」的創立。初期本堂是以「鸞堂」隆重開堂降筆,問因得果,善惡昭彰,吉凶禍福,指事分明,如此服務鄉里為人排解疑難,勸化趨善造福社會。

桃園大溪 普濟堂 文昌帝君

由於鄉人篤信三恩主之聖靈信眾日增,而後乃能由初創時之設在民宅的私堂而購房舍遷入今址。「普濟堂」此時已正式成為廣大社會共同膜拜恩主的信仰中心。

桃園大溪 普濟堂 延平郡王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大溪 永昌宮 神農大帝

大溪永昌宮,舊稱永昌祠,俗稱南興廟,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南興里的神農廟,為客家族群所建,其主神神像曾傳出似開漳聖王像。

桃園大溪 永昌宮 文昌帝君

約乾隆七年(1742年)間,客家人在南興西尾地方山坡上,建立神農廟,初名「永昌祠」。地方俗稱「南興廟」。

道光七年(1827年)年廟宇遭焚。其主神的神農大帝神像與香爐,安祀於龍潭龍元宮,之後永昌宮重建時只迎回香爐。戰後地址曾是南興里11鄰廣福9號。2003年底,永昌宮整修完成,花費新台幣2400多萬。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大溪 龍山寺 觀音佛祖

大溪龍山寺乃是由台北市的艋舺(萬華)龍山寺分靈而來,於清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創建,但在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日據台灣後,在台推行的「皇民化運動」期間,毀了龍山寺,所幸有善士及時將寺內觀音佛祖請往蜈蚣崙下土地公廟安置,得保存金身,到了民國七年(西元1916年)在原址重建易名「香雲庵」。

桃園大溪 龍山寺 地藏王菩薩

之後經歷多次翻修整建,至民國六十五年(西元1976年)才重新整建,到民國七十年落成建醮,並復名為「龍山寺」。至民國八十五年登記為「財團法人台灣省桃園縣大溪鎮龍山寺」。

7. 天上聖母.jpg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大溪 蓮座山觀音寺 觀音佛祖

嘉慶六年(1801年),廣東籍墾民鍾房緒見此地風景明媚,乃募建寺宇於其上,奉祀觀音佛祖,稱為蓮座山觀音寺。

道光十三年(1833年),粵籍信士有感神恩庇佑,捐獻田地作為寺產,以田地每年收益作為該寺日常費用,因此香火大盛、信徒大增。

桃園大溪 蓮座山觀音寺 準提菩薩

道光十五年(1835年),墾民鍾長三、鍾天富等人發起捐貲重修。此後,寺產日多,信徒益眾,信徒們乃紛紛組織「觀音會」,不僅在人力、物力上相互濟助,更多方協助寺廟進行祭祀、寺務管理等工作。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大溪 齋明寺

齋明寺建於清道光年間,為大溪最古老的禪寺,原係食齋人李阿甲私設的佛堂,以禮佛誦經為主,其後信仰者日漸增多。齋明寺又叫齋名堂,屬於齋教龍華派的齋堂,主祀觀世音菩薩,配祀金童玉女、哪吒太子、韋馱菩薩、五顯靈官大帝等諸神佛。

桃園大溪 齋明寺

齋明寺座東北朝西南,原是一座單進兩護龍的三合院廟宇建築,後因空間需求增加,現況已成為單進四護龍形式。寺的四周,環境清幽,與塵囂隔絕。寺前有雙重牆欄,入口立成對水泥門柱,上題:「莊嚴憑法音,圓覺悟禪機。」,門內原有寬闊前庭,現為拱橋、水池、老樹與花臺分隔,雖具綠蔭恬靜之美,確已失平坦舒適之意。齋明寺的平面風格及廟貌與五股西雲寺頗為相似,有禪寺的風雅安寧之意,與一般建築大有不同,並於2013年獲選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之一,頗富歷史意涵。

3.jpg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