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興宮前身為清水宮,建廟於清雍正元年(1723),當時主神為清水祖師,隔了不久有一蔡姓武官,將其自唐山奉請來的雷府大將獻於震興宮,同治七年(1868)建大廟,改廟名為震興宮,同治八年(1869),又自南鯤鯓代天府分靈李府千歲,自此主神由一為三。
震興宮外貌和一般閩南式廟宇無異,但其內部卻有諸多珍貴古物,其中葉王交趾陶已被列為國寶保存。
光緒十五年(1889),靠近諸羅縣署東鄰的文昌祠,因年久失修而倒塌荒廢,登雲詩社同仁徵得震興宮執事同意,將文昌帝君神尊請入宮內西廂廊奉祀。
震興宮前身為清水宮,建廟於清雍正元年(1723),當時主神為清水祖師,隔了不久有一蔡姓武官,將其自唐山奉請來的雷府大將獻於震興宮,同治七年(1868)建大廟,改廟名為震興宮,同治八年(1869),又自南鯤鯓代天府分靈李府千歲,自此主神由一為三。
震興宮外貌和一般閩南式廟宇無異,但其內部卻有諸多珍貴古物,其中葉王交趾陶已被列為國寶保存。
光緒十五年(1889),靠近諸羅縣署東鄰的文昌祠,因年久失修而倒塌荒廢,登雲詩社同仁徵得震興宮執事同意,將文昌帝君神尊請入宮內西廂廊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