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鎮宮相傳源自大陸福建省泉州府海口廟,所供奉主神乃林府駙馬,其名諱已無可考,建廟至今約歷兩百五十餘年。根據庄內宿老口述,本宮主神駕臨之初,遴選坐落於原西港派出所位置為建廟用地。然因當時生活普遍困苦,所能捐資者無幾, 經費籌措不易,故廟貌略顯簡陋,惟仍不失為本地首座稍具規模之廟宇。

民前十五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歲次丁酉,西元一八九七年)日本政府為建造衙門之需,迫使本宮遷移,事經地方仕紳研議後,擇定於現址重建。據傳本宮駙馬爺真神顯赫,化身一老者,親赴大陸(唐山)選購上等杉木,以為建廟良材,並扶乩指示陳兌先生須於某時某日率庄民至本村出海口接應大陸運來之杉木。陳兌謹指示行事,大批木材果真如期運抵,庄民嘖嘖稱奇歲日以繼夜趕工興建,歷時年餘,終底於成,此乃本宮第一次重建經過。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乾隆初葉,潭墘庄廓有古鳥松幹圍約十尋、枝葉青蔥茂繁函蓋面積廣闊,據估樹齡約百餘年。一日、有病家欲過溪南下求神問卜者,路經樹下稍作休息,忽見一黑面白髮蕭蕭老者,曰服此松葉即可痊癒。轉眼間老者形影消失無蹤。始知有神附樹顯身啟教、遂摘數葉煎而服之。果然病癒,此事一傳人人認為鳥松樹神能除病擊魔,神蹟昭然參拜還願者日增,因之,香煙廣傳鼎盛也。於是就在樹下蓋一竹屋崇祀香火、護身消災恩澤顯著。貽至民國元年(日據時代)洪水患難成災,沖走鳥松樹、且濁水溪岸崩,造成潭墘庄之遷移。

民國四十二年於現址,擇分金甲寅庚卯酉築廟,標其額號曰福安宮崇祀松公,俾人梵香頂禮,凡有指示無不奏奇功遐遠地方聞知。到廟參拜者接踵而來。可知松公神靈感應如何之顯赫。但創廟之時物力唯艱,一切重簡。歷經風雨氣候浸蝕,滄桑變化宇傾棟腐陳舊不堪。且規模已不敷使用非改建不可。遂發起人劉雙郡、劉三盡、劉先教等有鑑及此,乃集村人於廟堂共商重建無人議異。遂福安宮申請准許募款,幸蒙諸善信隨緣樂捐支持讚援。共得新台幣叁百伍十玖萬餘圓隨即興工建廟至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冬月竣工。宮殿堂皇可謂之冠蓋四方。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林至揚宮所在地屬二林街偏西南的地方,舊稱「中西」,早年有位二林庄民因久病不癒,乃偕同鄰人前往彰化縣竹塘鄉九塊厝闡揚宮請示恩主公,經恩主公指示後,病漸痊癒,為感念恩主公聖澤,因此迎請三恩主至西平里照西路照西橋洪文昌家中安奉,至民國六十八年(西元1979年)才覓得土地創建至揚宮。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天宮係芳苑建平村「北山宮」之分靈,供奉萬府千歲,及各神佛神威廣被,建平.新生二村於民國40餘年,於庄內十字路口建立北天宮。

主奉:玄天上帝
陪奉:萬府千歲、曾府千歲、註生娘娘、福德正神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初乾隆年間,福建莆田祖廟香火鼎盛沿海一帶漁民出海捕魚,莫不爭相乞求廟中神尊護航扶佑。當年湄洲有一位王士寶生,性憨實勤勞節儉,早年為人幫傭時,隔十載存餘積蓄改行自力更生,因居家臨海就購置一條漁船,並乞得一尊媽祖迎回供奉。開始以海為生一日復一日辛勤工作,輾轉二十年亦由小康銳變為當地富绅,然飽暖思遷移,且揮霍無度整日僅沉迷不正當事務。為屆一年光景反債築城高,不得不舉家四處避居。

有一天剛好逃竄到普陀山一處山肩草屋,見牆角已傾斜失修,且尚可棲身,奈何因奔勞得疾一時也無法另謀他計,不由心中悔恨交加自責前日不加以珍惜,正當此刻忽然想起行囊內攜帶有當年敬奉之媽祖神尊,立刻取出擺於案上跪拜不起,直到深夜醒來雷電大雨不停,屋牆早已被大水沖走一個大洞,屋內更接近倒塌。轉眼一聲轟隆巨響,整間草屋一物無存,隨此陣狂風暴雨漂流至汪洋大海,隨著潮水起落媽祖金身載浮載沉的漂流至線西海岸才擱置下來。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安宮位於頂犁村一六三之一號,原福德爺廟,從滿清乾隆時代,祖先渡台在線西庄頂犁開墾成功時,恭請福德正神,祈禱國泰民安、五穀豐收、神威靈感,民國四十二年十月由派下人,謝應機、姚清沛、黃西老、謝獅、陳獻棠、謝依、黃釵、黃不、張志南、陳清犀、黃奇軒從建為保安宮福德正神廟,福神救世佑民,人心益虔,神威顯赫香火更加旺盛。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咸豐1815年來台,初期為草壇、竹管厝、木造、磚造,38年建廟、78年重建、79年完工入火安座。
本寺主神為朱府/李府/五年千歲。朱府在中,李府在右、五年千歲在左
旁祀神明則為媽祖(福海宮二媽)及福德正神。
每年4/26放兵,10/15收兵。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立年代:民國14年、民國48年重建
清咸豐庚辛年初建,民61年、76年、88年重建,現廟是88年重建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拱範宮崇祀開山媽祖之始,始於明末清初時期,漢民族移民開拓台灣島,隨著閩粵移民至台。故於公元一六八五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同樣的時空背景由湄洲純真老禪師,佩奉湄洲廟(原朝天閣,於康熙二十二年更為正殿)之正六媽神像,自海豐港(即現今「六輕港」)附近登陸到臺,恭祀於故「海豐港街」。聖母威靈顯赫,百禱百應,普受崇敬,經地方善信虔誠叩求聖母金身留臺永祀,逐發起建廟並新塑諸神像以便崇祀,廟名「拱範宮」意求「拱衛範圍之生靈平安永康」。迨至乾隆年間,新虎尾溪洪水成災,分三大支流沖入海豐港,港口埋沒,居民流離,旋奉聖母指示,於公元一七四二年乾隆七年壬戍,神人一志,鶯遷於現處,清代方志對拱範宮的記載,以(雲林縣采訪冊)為先。


拱範宮在麥寮街;三楹、三進,廊房九間。嘉慶庚申年公建。前殿祀天上聖母,後殿祀觀音大士。道 光壬辰年,舉人林廷璋、林世賢重修。其叔姪為感念麥寮開山媽祖祐其叔姪,於嘉慶年間科舉題名而重修,拱範宮筤次重修,鹿縯人士於拱範宮發費頗巨,重修遺物,本宮尚保留有鹿港陳銓世所獻之泉州白石石 柱一對現移為三川殿小港之基柱、泉州白石旗竿座一對(現為千里眼、順風耳之基座),及其叔姪共同具名於道光壬辰年所獻之「神昭海表」掛匾,以為紀念其叔姪二人從鹿港遠至麥寮重修麥寮拱範宮之永久紀念。訖今朝民國一零八年廟史已達三三五年。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帝澤蒼生伐魏征吳存帝興君懷漢祚肝瀝膽正君心」上下對聯擇自天聖宮關帝聖君奉桌兩側,正足以說明關公披肝瀝膽忠心為漢祚。
早年湖本地區百姓深感西風東漸人心不古,為匡正社會風俗,教化人心,於是由賴再昌先生起鸞建廟。

本宮建立於民國四十年間,本村舊稱湖山寮,尚末建廟之前,村民皆前往斗六善修宮敬拜關聖帝君,被感化者不少,因此眾議彫奉關聖帝君,旋至建廟事體,由本村有志張岸、張有讓、蔡來守、張芎等發起鳩金,至民國四十年創立一小廟,號稱天聖宮。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