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開拓台灣之初也就是台灣民間宗教信仰興起之期,由於當時的環境艱困,先民必須在瘴氣毒蛇猛獸的環境下與大自然搏鬥,因此需要「神」的保護,而人們也只有從「神」的庇蔭裏尋求精神寄託。
岡山原名為「竿蓁林街」集社時,官府兵力不足,盜匪橫行,居民思藉神力抑制感化,由是有岡山「壽天宮」的創建。於清康熙51年(西元1712年),分靈自台南祀典大天后宮,係「湄洲媽」之同源,距今已歷三百餘年,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初建時僅一間廟屋。至乾隆41年(西元1776年)5月廟宇重建於原址岡山區維仁路與平和路之叉口,廟前立有「築岸序」石碑。嘉慶三年(西元1798年)由黃協記、吳隆興募建屋八間,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設置「阿公店公斗」。歷來媽祖神靈赫奕,恩霑閭巷,誠黎民之幸。
民國19年夏,大雨氾濫,河水潰堤,境域盡成澤國,本宮地處低漥,受害尤烈,幸賴當任庄長楊縛帶領街民疏導溝渠,順利引洩洪水,再擴建廟殿,規模初具。
日人據台,日本皇族「東海宜誠」來台宏揚佛法,傳統宗教橫遭抑制,為消除中國傳統的信仰,大肆破壞廟宇道觀。民國26年,日人以消除水患與開闢市容、整修街道為由,拆除本宮建築,二百餘年的歷史古廟毀於一旦。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地方紳達楊縛、吳瑞泰、王查某、戴良慶、莊南等人速組重建委員會,由楊縛、戴良慶相繼擔任主委職務,鳩資重建「壽天宮」於本區壽天里公園路現址,前身為日本神社原址,自此媽祖聖德大振,黎庶奉為至尊。三川殿於民國52年建造,民國68年間再度整修。岡山福德正神廟原建於公園入口前左側,八十多年前,為清理阿公店溪時被拆除,福德正神神像暫時供奉於媽祖廟內,民國71年時成立福德祠籌建委員會,著手籌備興建,於民國76年完工。
國82年3月12日奉聖母諭示:新建後龍殿(今正名玉皇殿)及重建「後殿」(今正名觀音殿),分別於民國91年1月31日及97年5月21日先後完成,民國83年10月後龍殿開工前,將整棟福德祠向左向後面移動。民國98年興建本宮活動中心於西廂,民國100年興建行政大樓於東廂。自此神佛多元,一應俱全,形成綜合體的供祀,相貌一新,閎偉壯觀,美輪美奐之廟貌,且香火日盛,達遂眾願。
主奉:天上聖母、天皇大帝
陪奉:註生娘娘、中壇元帥、斗姥神君、紫微大帝、洞明神君、隱光神君、文昌帝君、月下老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陀護法、伽藍護法、關聖帝君、岳武穆王、彌勒佛、濟公禪師、純陽祖師、三寶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官大帝、福德正神、財子壽(財神、子星、壽星)、義民爺
地址:高雄市岡山區壽天里公園路40號
電話::07-6212424
官方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site/gsstkt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