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茄萣 金鸞宮 天上聖母

茄萣金鸞宮創建淵源甚早,溯自乾隆四十二年,歲次丁酉,「神昭海表」之匾額,為(西曆1777)

因地區境民全靠海上撈漁謀生,信賴海神顯化保佑,故齊眾設壇於本境社尾,祈求禱告達旬,求得天上聖母慈念漁民齊堅奉承之意,降臨駐壇,就用壇地首建簡陋茅廟,雕塑神像膜拜,從此藉賴神庥,魚蝦昌盛,海難逐年減少,凡遇天氣突變,漁民夜間迷失方向時,即見神火指引船筏靠岸,化險為夷。

高雄茄萣 金鸞宮 註生娘娘

高雄茄萣 金鸞宮 福德正神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湖內 慈濟宮 保生大帝

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據《仁德鄉志》記載,慈濟宮創建於清康熙53年,相傳康熙五十二年(1713),大甲庄流行癘疾,庄民惶恐不安,乃前往月眉池(今湖內鄉圍仔內庄)慈濟宮奉迎保生大帝神像返回庄內,為民祈求平安,瘟疫因而告絕,庄民鑒於保生大帝神威顯赫,於康熙53年共推耆老許清吉發動募款建廟,主祀保生大帝。

高雄湖內 慈濟宮 註生娘娘

高雄湖內 慈濟宮 福德正神

太平洋戰爭期間,由於本庄北鄰台南機場,情勢危急,庄民在保生大帝庇祐下,相安無事。戰後,民國34年,庄民為感念保生大帝神恩,在經濟拮据下,仍共同商議籌募重修,十月竣工並舉行慶成祈安醮。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內門 南海紫竹寺 觀世音菩薩

南海紫竹寺的主神觀音佛祖在康熙三十五年就渡海來台,因其有求必應,當時的縣丞葉文炳興建了紫竹寺於觀亭村,興建後果然香火鼎盛,來參拜的人越來越多,到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內門南海紫竹寺位於高雄縣內門鄉內豐村,不僅是內門當地主要的信仰中心,更是台灣著名的廟宇建築,南海紫竹寺建築外觀以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為主,雕刻藝術十分細緻華麗,呈現出壯觀且雄偉的氣勢;內門南海紫竹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包含三媽妙善、大媽妙音和二媽妙元,配祀妙莊王(觀世音菩薩在人間的父親),是南海紫竹寺不同於其他觀音寺廟的所在。

高雄內門 南海紫竹寺 福德正神
內門南海紫竹寺的歷史發展可追溯至約在民國56年時,在佛祖的指示下欲在內埔地區建廟,隔年23日佛祖神像重新粉面開光並舉行過火儀式的時候,神明突然降駕並引領神轎前往石坑村龍山寺,行至大埤墘便停下,經過信眾擲茭杯請示神明後,佛祖指示在此地建廟,信徒在此定點標記後便返回安座;民國651225日內門南海紫竹寺完工落成,並同時舉行首次建醮大典,陸續地南海紫竹寺的牌樓、香客大樓、公園等等建築設施也完工落成,成為規劃完善且環境優美的所在。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林麥寮 施厝寮聚寶宮 五年千歲

廬府千歲主鎮本宮,尚有蕭張薛莫,又有五府的李池吳朱等,九尊奉駕盧府千歲,係奉玉旨代天巡狩,千歲於清乾隆年間,泉州南門外晉江縣轄內的南沙坑寮,距城四十外里有一施姓主,鄉曰衙口即施琅鄉士故里,其地瀕海沙多於土,有宮廟廟貌粲然,居民咸處祀立,神所發祥之地,盧府千歲奉敕令,巡狩時不表明名號、住處,當時施姓親族來台定居時,於農曆十月九日迎請來台,鎮宅神尊。

雲林麥寮 施厝寮聚寶宮 福德正神

施厝寮聚寶宮早在道光十九年(公元一八三九年)就建有廟宇,距今已一百四十七年,其間遭受風災,四次遷徙,於日據時的明治三十二年(公元一八九九年),移遷至現在廟地,建廟訖今歷經八十六載,經過數次重修,此次的改建係政府美化公路環境,發展交通便捷,於民國七十二年將公路路基填高二尺餘,致陳舊的廟宇低濕,對觀瞻上很不雅觀,確不堪使用,為此全村信徒異口同聲促其重建案,經村長林竅召集信徒代表研商改建,經決議在原地重建,隨即於民國七十三年孟冬興工建造,至民國七十五年季春完成,擇吉日入廟,安置諸神尊,本宮奉祀神祇,主鎮神盧府千歲,尚有張府、莫府、蕭府、薛府,又五府的李池吳朱等千歲。

施厝聚寶宮主祀盧府千歲,據《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一書中記載,另有由信徒自馬鳴山分香鎮宅奉祀而來的說法,後因神威顯赫,信徒彌篤,才由庄民協捐建廟奉祀。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林土庫 順天宮 天上聖母

土庫順天宮創始於清順治年間(土角廟),三百餘年前於中正路橫越廟前公有市場草創廟宇,主祀 天上聖母。迭經翻修重建,廟貌軒昂。香火鼎盛,為全省數百餘座媽祖宮廟歷史悠久之一者。聖母顯靈事蹟,更為四鄉徒眾津津樂道,其靈籤卦卜,預測禍福吉凶,尤屢驗不爽。當她諺語有云:「北港聖,不值土庫定」。又云:「塗褲媽祖應外香」。故本省各地聞風而來進香禮佛者,絡繹於途不知凡幾,更有遠自東瀛(日本)來此奉迎分靈者,尤屬盛事。

雲林土庫 順天宮 三官大帝

清道光十四年(西元1834年)興建現有規模之前殿。咸豐二年(西元1852年)整修前殿、敬聖亭及左廂(今三官大帝殿),光緒二年(西元1876年)續建右廂(今文昌帝君殿),始完成整座壯觀廟宇。
民國廿五年(丙子年)鑑於歷經貳百餘年歲月,頗遭風雨之害,由興建董事條崎喜代吉(日本人任職土庫街長)、林永振、陳榮士、顏丁全、陳清泉、林昭頂、陳台炬、林進戮力籌畫集資重修,於是年一月十八日興工,舊容改撒,全廟煥然一新,於民國廿七年(戊寅年)一月十六日入火安座。民國廿九年慶戌大典。

雲林土庫 順天宮 文昌帝君
民國廿九年(昭和十五年)日本政府在台灣實施皇民化政策,逼迫台灣人民改信日本神道教。是時台灣總督府下令台南州轉飭斗六郡、 虎尾郡為第一批執行區,轄內地方寺廟一律拆除,其所謂異教神像必須焚燬。當時本宮重修董事條崎喜代吉虔信 聖母,唯恐甫經重修之廟宇慘遭日本損燬之浩劫,乃設法接洽日本奈良縣五條叮常樂院,聲請本宮加盟為「常樂院土庫分院」遂派該院住職深田寬山前來本宮住持,並迎請日本觀世音菩薩神像一尊至本宮正殿奉祀。本宮天上聖母、列位正神與六房天上聖母則暫時退隱後殿供奉,才免遭日本政府損毀災厄。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林台西 明聖宮 關聖帝君

〝虎尾順天宮〞由來應溯自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原始禋祀關聖帝君,係由早期虎尾鎮後庄一民宅內,由一位婦仁人奉祀,年代久遠難以考證,直至民國卅二年(昭和十八年)由庄內善信李林園率子李福、李尾有感神威,為擴大濟世倡議募捐購置立仁里現址土地一筆,搭建木造房舍一棟,將帝君神尊遷移奉祀,並命名「帝君壇」,迨至民國四十三年由主事李慶祥(李尾)、李福及虔誠信徒李清溪等七人發起募捐建廟,在信徒踴躍捐獻施工興建下,於民國四十六年完成擇吉入火安座,正式命名為「順天宮」。主祀關聖帝君配祀關平太子、周倉將軍,同祀孚佑帝君、司命真君、文昌帝君、至聖先師、中壇元帥、城隍爺、觀音菩薩、國姓爺、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神祇。以上即「順天宮」之始自沿革也。

雲林台西 明聖宮 城隍爺

雲林台西 明聖宮 文昌帝君

雲林台西 明聖宮 註生娘娘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林台西 明聖宮 魁星夫子

根據地方耆老相傳,約在清道光十七年間(西元1837),時值褒忠翠社歌仔戲團在北港一處廟會表演,其中有一團員獨鍾崇拜魁星夫子,看中當時廟會奉祀的唯一魁星神尊,就以重金懇請移駕到褒忠文昌祠供奉。

雲林台西 明聖宮 觀音佛祖

由於魁星夫子文曲顯赫,當時褒忠地區文風盛行、賢人輩出,直到民國二十六年(西元1937),中日戰爭爆發,日人即對台灣同胞強迫推行『皇民化運動』,強迫民間信仰奉祀天照大神,凡是道教所屬道廟、神像(如土地公、太子爺、王爺公或媽祖婆等神尊)一律焚毀廢除。

當時褒忠地區被查扣上千尊的神像,都集中在郊野廣場準備燒毀,時有本村先民 林池,與大批群眾好奇在廣場圍觀,在點火燃燒之際,突有一尊小神像跳出火堆,剛好落在 林池腳旁, 林池低頭瞧看,發現是一尊魁星爺,於是迅速彎身拾起,暗中將魁星神尊藏在懷中,急忙離開現場,返回台西溪頂藏於家中,才倖免被燒毀,直到台灣光復才請出來供奉,當時由於神尊太老舊,金身多處刮損,彩繪也嚴重剝落,因此恭請到麥寮重新整雕彩繪,據當時雕刻神像老師傅說:此尊魁星神像的造型及彩繪老舊的材質,起碼有三佰年以上的歷史,只要按金維持古樸原貌即可。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林四湖 參天宮 關聖帝君

參天宮所奉祀之主神,乃是一生配備「三綱、五常」之 關聖帝君。
帝君姓關名羽,字雲長,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河東解梁人,官制封侯,一生行事,守正不阿,史冊均有詳明記載,而其中流傳名間最廣者,有「桃園結義」、「千里尋兄」、「五關斬將」、「秉燭達旦」、「華容放曹」、「單刀赴會」、「水淹七軍」、「辱使絕婚」等史蹟,其大忠大義之表現,大仁大勇之精神,勘為後人之楷模,萬世所景仰。關聖帝君生而為人,死而入聖,精神永留人間,庇佑蒼黎,時顯聖靈,救災救難,賜福百姓。因此,各地紛紛立廟奉祀,叩謝聖恩。

雲林四湖 參天宮 玉皇大帝

雲林四湖 參天宮 三官大帝
參天宮奉祀之 關聖帝君神像,已有三百餘年之歷史,廟宇堂皇,聖蹟顯赫,香火遠播,但迄今尚無完整之沿革史料,全憑境內是耆老口述相傳,偶有可稽考者,乃斷簡殘篇,實難窺其全貌。茲為發揚我國固有傳統精神,並保存本宮史料起見,特將 關聖帝君一生忠義,濟世救人之偉大事蹟,以及本宮沿革等加以整理,修撰成冊,以為廣傳,永垂後世。
關聖帝君聖恩浩蕩,庇佑各地善男信女,福壽安康,萬事如意。

雲林四湖 參天宮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林元長 埔墘鎮平宮 五年千歲

鎮平宮,座落於雲林縣元長鄉埔墘部落,是一民風淳樸,具有傳統道德文化,人文蒼萃,資源沃野之處,也是庄民信仰與喜好聚集的地方。本宮奉祀五年千歲,配祀-註生娘娘、華陀神醫等眾諸仙神佛聖,是一香火鼎盛醒世渡眾,救苦黎民,相傳千里的聖地,方圓之內庄民莫不以鎮平宮為榮。

回溯,自民國三十四年間(歲次乙酉年)閩省泉州府,鎮海宮五年千歲十二王爺之侯府千歲,降乩於本庄弟子吳茂林聖曰:「侯府千歲為救苦濟世,護佑庄民,願接受眾弟子之請示,為眾弟子解惑迷津,接受眾弟子朝拜」。遂此,千歲即威靈顯赫,靈碁昭昭,廣被德澤,更受萬民之所朝仰。自此,善信遠近蒙庇,沐恩者絡繹於途,所求無有弗應,而在信徒日漸眾多之際,深感所奉祀地方略顯狹小,常有不敷使用之無奈,遂於次年,本庄信徒為感念王爺濟世功高,啟建廟堂當屬必要,一則可奉祀王爺金身,二則可擴大濟世場地,三則可使庄民有個信仰中心!於是,本庄弟子鄭秋波為盡一己棉薄之力,發願捐地倡議建宮,經請示千歲允筊後,再召集弟子鄭阿上、鄭有田、鄭清混、吳茂林、吳水、吳朝、吳勇、吳薯等共同協商,討論改建宮廟事誼,後經本庄弟子同心協力,樂捐建廟緣金,及各有心人士多方奔走籌備,克服種種困難,遂於民國四十八年間(歲次乙亥年)擇吉日施工興建,於民國五十一年間(歲次壬寅年)後殿完竣安座入火,府號「鎮平宮」。

雲林元長 埔墘鎮平宮 境主公

雲林元長 埔墘鎮平宮 福德正神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林褒忠 馬鳴山鎮安宮

馬鳴山鎮安宮的建立,溯自康熙元年〈西元1662)由馬鳴山居民奉祀之古神「老朱王爺」有一天鑾示曰:「本庄西北方草港有天神駕臨應即前往迎接鑾駕回來供奉」。村民雖在信疑之下,乃遂派人前往草港觀望,果見浮海隨波而來王船一艘,停靠港灣,船上橫披紅綾一幅,上書:「代天巡狩五年千歲」字樣,船中有三尊神像,香爐一只,立炷靈香三支,及靈籤、藥籤各一冊,還有紅綾一卷,上書五年千歲,十二年值年尊姓暨聖誕,斯時馬龍山村民遂即邀同附近之昌南、新厝、芋頭、呂厝、同安、林茱寮等七庄居民共同前往草港迎歸馬龍山擇地建立草壇奉祀,當時神曾鑾示曰:「吾神兄弟奉玉旨代天巡狩,主宰各年行使神事,查察四方,賞善罰惡,除暴安良。」

雲林褒忠 馬鳴山鎮安宮 觀音菩薩
鎮安宮供奉的王爺相當特殊,稱為『五年王爺』,實際上祟奉有十二位王爺,但因為逢五年才舉行一次大的祭典,故稱「五年千歲」。這十二位千歲依值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歲次順序分別為:張千歲、徐千歲、侯千歲、耿千歲、吳千歲、何千歲、薛千歲、封千歲、趙千歲、譚千歲、盧千歲及羅千歲,因為誕辰各不同如要一一祭祀,諸多不便,且有浪費之嫌,而一般信徒亦未能記憶,有鑒於此,統一祭祀,擇定農曆十月二十九日為鎮安宮五年千歲之綜合聖誕。

雲林褒忠 馬鳴山鎮安宮 司隸境主

文章標籤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