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市區清新里的恆吉宮,其被廟方稱為「湄洲大媽」的媽祖神像背刻著「舊祖宮分爐恆吉宮天上聖母」字樣,可知分靈俗稱「舊祖宮」的鹿港天后宮,廟方顧問高錦祥記錄是光緒三年(1877年)帶來埔里。該像原先是廈門商人陳瑞芬供奉於他的商行—恆吉行,至光緒十三年(1887年)結束營業時,將店面及基地奉獻建廟,同年獲通判吳本杰賜贈「厚德配天」匾額。
1920年由劉沛然興建大木架結構,於1924年重建落成。日治時期擔任埔里街長的林其祥,卸任後即擔任此廟主持人。
埔里市區清新里的恆吉宮,其被廟方稱為「湄洲大媽」的媽祖神像背刻著「舊祖宮分爐恆吉宮天上聖母」字樣,可知分靈俗稱「舊祖宮」的鹿港天后宮,廟方顧問高錦祥記錄是光緒三年(1877年)帶來埔里。該像原先是廈門商人陳瑞芬供奉於他的商行—恆吉行,至光緒十三年(1887年)結束營業時,將店面及基地奉獻建廟,同年獲通判吳本杰賜贈「厚德配天」匾額。
1920年由劉沛然興建大木架結構,於1924年重建落成。日治時期擔任埔里街長的林其祥,卸任後即擔任此廟主持人。
中台禪寺位於南投縣的埔里,中台禪寺興建工程自民國79年(西元1990年)開始規劃,歷時十年,民國90年(西元2001年)宣告竣工,是結合中西建築元素,由著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所設計,成為眾多佛教信眾的信仰中心,慕名而來的遊客和信眾絡繹不絕。
中台禪寺主體建築以石材為主,象徵修行的堅固和永恆不變。由側面看主體建築,彷彿是一位在青山中禪坐的行者,正面外觀則像蓄勢待發的噴射機,象徵禪宗「頓悟自心,直了成佛」的無上心法,設計兼具時代開創新意與綿長的禪宗古意。
埔里孔子廟自民國五十年成立管理委員會之後,定期開會,於是堂務之興革,皆由大眾議決進行,以信徒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而信徒均有發言權,可謂組織健全矣。自是堂務日興,宏揚儒道益見恢宏,堂內則煅鍊丙、丁二組正副乩。又順應時代需求,創立私立育賢幼稚園以培植幼苗。更倡組埔里鎮寺廟聯誼會,首任主席許清和,副主席羅銀漢、陳南要。以推動埔里地區寺廟之聯誼,開啟巡迴講道及提倡禁止焚燒金紙等事蹟。
民國五十七年(戊申)四月二十日大成殿五門建築開工,由董事長羅銀漢、副董事長蘇樹木、鄭錦水主其事,歷時一載餘完成。民國五十七年四月二十日成立五門興建委員會,興建五門及兩廂,由林縣長洋港破土即著手進行建築,至民國五十八年八月吉日完成。
“石龍宮”位在山坡邊的一間小廟宇,距今大約已經有三十多年歷史,過去20~30年前,曾因為賽鴿、大家樂的興盛,成了許多人求明牌、求財神爺指點的熱門廟宇。
村長說,這裡的土地公很靈驗,因為廟宇是採開放式,24小時全年無休,香火鼎盛。假日經常有民眾專程跑來石龍宮吃泡麵,尤其新年期間,更有不少民眾慕名,就是希望能補財氣迎財神。村長表示,經常一天曾經吃到2、30箱,最高紀錄應該在二月(過年時),吃掉4、50箱泡麵。
民前十四年,光緒廿四年十月中旬,時有吳添先生奉武當山鳳凰宮北極玄天上帝香火來台,擇居今之埔里鎮廣成里設營為受鎮鄉,供奉,爾後神靈顯赫,救世萬民,由吳傳生為乩童 (吳添之子) 為人忠直,不貪信眾之財,勞苦功高,至民國四十四年無疾而終,後再取吳龍登 (吳傳生之子) 為乩童,不違聖訓,以愛民為民,無分晝夜之苦勞,以民膜為懷,無分寒暑,以拯蒼生之塗炭,致民感神恩,朝拜日眾,遂于民國四十八年,由古春生先生發起興建廟宇,成立籌建委員會,同年八月廿八日興工破土,並改堂號為受鎮宮。
本宮奉祀北極玄天上帝為主席,內懸「奉玉旨真武帝」並供奉楊林祖師,三官大帝,中壇元帥,五谷神農大帝諸神,以度眾為方便法門,凡求修者,以學經以修闡,悟道修真,守戒律,行布施為宗旨,自此善信益加,求問者,接踵而至,致至歲次已酉年,鍛鍊桃筆,福、祿、壽三枝協助闡揚正教,發揚固有道德,命派福乩由王仁德為正鑾,祿筆劉振漢為正鑾,壽筆吳龍登為正鑾 (文武兼) 為民所求之需,定期每月逢一見五為扶鸞濟世之期,若有緊急者,特請可矣!
源於清嘉慶年間,神農大帝聖像隨陳姓祖先踏上寶島台灣,在山明水秀南化鄉西埔村聚居下來。祖先們搭草茅屋而居,在這塊土地拓荒開墾,不畏辛苦,不怕流汗,勤勞節儉,奮鬥不懈。期望老幼平安,五穀豐登,過著安居樂業生活。經過數十寒暑之後,家族日興,代代相傳。而神農大帝慈悲,愍念眾生,威靈顯赫,附近村民聞悉,紛紛前來上香供養。消息逐漸傳開,香火漸漸鼎盛,信眾日增。
神農大帝當初隨子孫來台,大帝有三兄弟,因陳姓子孫分散,各奔西東。而本殿供奉乃是神農大帝。數十歲月四處打聽大王公、二王公供奉之處,皇天不負苦心人,大王公及二王公(開天炎帝),均台南市新營區盧竹坑陳姓子孫之處;經再三確認印證,確實無誤。終於在民國八十三年三兄弟相會,的確是人間、宗親一大美事。
道光26年(西元1846年)奉命前來開發埔里的鹿津分憲北路理番同知,見漢人移墾漸多、聚落形成,遂於翌年從台南移請一尊「城隍尊神」前來鎮座於埔里,一來庇護鄉里,二來藉著神威治理地方、獎懲善惡,距今已一百六十七年了,因此城隍廟不僅是埔里地區最早的官設廟寺,而且也可以稱得上是埔里地區民間宗教信仰的開端。
當時,北路理番同知所恭迎前來的城隍尊神,根據進一步的資料顯示,乃是國姓爺鄭成功當年率領部眾渡海來台時,所隨船移請而來的數十尊神座之一。
乾元真宗聖賢太子宮主神為中壇元帥哪吒三太子(來自大陸四川),副主神”降龍尊者濟顛禪師(來自大陸西湖)”及”北極真武玄天上帝(來自大陸湖北)”。
『乾元真宗聖賢太子宮』應該算歸屬於”私人宮廟”系列,其實版主我也傻傻分不清楚~~
與這間宮廟的結緣,大致發生在10個月前,在一次偶然地的機會,在YOUTUBE上無意間看到該宮廟一系列在”內地”的結緣過程影片,尤其是那位小女孩,長途跋涉不畏艱辛地前往取經,以及一直在一旁默默陪伴、鼓勵、有些擔憂及不捨的情緒顯露無疑的父親(應該是這間廟的主事人員),事事只有感動,後來就主動自行加入他們的FB粉絲。
溪北鎮武宮玄天上帝早年奉祀在六興宮正殿內,後來眾村民感念玄天上帝靈顯,可說是溪北村開村之庄神,又是溪北眾弟子祖先共同信仰之神尊,然後在民國七十八年間請出神尊,建造新廟,受溪北弟子及全省各位善男信女熱心贊助之下,在本境弟子江明煌、徐忠誠、李明泰、翁瑞鴻、林文樹等協助策劃,在於歲次丁丑年二月二十二日西元一九九七年,舉行安座大典香火延續萬年。
主奉:玄天上帝
太平天國期間,咸豐四年(1854年),泉漳移民為避免戰亂到此建立家園,為求出海捕魚及經商平安,而去福建莆田湄洲請神來建立媽祖廟。媽祖稱為「舊塗葛堀港三媽」、「伸港媽」。
乙未戰爭後,廟身一度被日警佔用,後廟宇遭毀,日警遷至伸港的水尾街,至1920年在今廟址重建,1924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