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另稱天后、天后聖母、天上聖母)。關於北港朝天宮之創建,口傳、志書與碑記互有出入,其中以日治1910年(明治43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依訪調所得,記錄於《臺灣私法第二卷 附錄參考書》書中所載創建年代為最早。
相傳,在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樹璧和尚(臨濟正宗第34代)自福建省湄洲朝天閣迎請媽祖金身前往臺灣,並自笨港登陸;因媽祖指示,且當地居民強烈要求,於是就地建廟、收徒與傳法。
1894年(光緒20年)北港街大火,朝天宮前殿及一間室仔略受波及,加上1904年(明治37年)、1906年(明治39)年地震影響,於1907年(明治40年)由北港支廳長安武昌夫首倡重修,以當時北港區長蔡然標為首組織募款委員會,募款委員奔走全臺各地募款,同時聘請大木匠師陳應彬主持修建工程,至1912年(明治45年)完成三川殿、龍虎兩門、三官大帝殿及凌虛閣、五文昌殿及聚奎閣等殿宇。當時新建殿宇華麗之盛,由《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甚至將之比擬為在臺灣之日光東照宮(今世界文化遺產)。再經過1918年(大正7年)市區改正拓寬朝天宮周邊道路,並擴張朝天宮發展腹地,於新擴張的廟地中擴建聖父母殿,並新建聖父母殿兩側洋樓,奠定今日所見朝天宮大致格局。
戰後1963年(民國52年)至1972年(民國61年)間,陸續進行金爐、鐘鼓樓新建工程,且將原本約6公尺高之正殿抬升至15公尺,主要欲提升媽祖廟氣勢,並解決大量香菸擁擠於媽祖殿中之通風問題,但保留神龕部位部分木構造,並將拆除木構造較精彩的部分予以收藏保存,至此完成今日所見北港朝天宮主要樣貌。
主奉:天上聖母
陪奉:觀音佛祖、三官大帝、月下老人、文昌帝君、聖父母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
電話:05-783-2055、05-783-0535
FB專頁:NA
官方網站:http://matsu.org.tw/Index2.aspx
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6%B8%AF%E6%9C%9D%E5%A4%A9%E5%A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