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中西 水仙宮 水仙尊王

台南的水仙宮就是除了主神大禹王以外,配祀的就是禹帝、奡王、楚王(項羽)、伍大夫(伍子胥)、屈大夫(屈原)等五位,俗稱「一帝二王二大夫」。

水仙宮創建於康熙四十二年(西元1703年),位於當時府治的西定坊港口,即為昔日 五條港地區的南勢港口尾端,是府城水陸交通必經之地。自康熙五十七年(西元1718年)第一次改建後,迭經增修。乾隆二十七年(西元1783年)北郊紳商 再集資重修,並設郊商辦事處於此,遂使水仙宮成為當時府城的商業中心,香火也更旺盛。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日本人施行市區改正計畫,將廟宇中、 後二殿拆除,戰後,信眾合力重建而成今貌。

台南水仙宮主祀水仙尊王,簡稱「水仙王」,也就是海神,由於早期台灣與大陸之間的 往來都靠船航行大海,對於自然現象的變化又無法預估或掌握,所以對於那些能化解海上危難的神明都敬之至誠,造成對「自然崇拜」的信仰,如山有山神、水有水 神、風有風神等等。大禹因為利用疏導的方法治平水患,造福百姓,紛紛以水神來奉祀他,另外配祀的四人,可能生平作為都以忠、孝、節、義為原則,卻都落得死 於水裡的下場,所以也深為民間所感動而崇拜之。台南的水仙宮就是除了主神大禹王以外,配祀的就是禹帝、奡王、楚王(項羽)、伍大夫(伍子胥)、屈大夫(屈 原)等五位,俗稱「一帝二王二大夫」。
建築特色:屬閩式平房,初建為三進大殿,二次大戰時,日軍為建防空地,拆除水仙宮的後、中兩殿,台灣光復 後,目前只剩單殿單進的建築形式,坐東朝西,開三門,門上不繪門神而改用門釘;重建成今貌,雖然古意盡失,但其歷史價值仍存。廟內壁間的石碑有三塊,年代 最古的是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台灣府知府蔣允焄立石的水仙宮清界勒石記,最近的有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廟董立石的重修水仙宮碑記,另有一 塊是與水仙宮沒有關聯的石碑,是福建分巡台澎兵備道,為嚴禁海口舞弊勒索以安商艘事,嘉慶元年發水仙宮張掛曉諭的碑記。門前一對抱鼓石、基座及石礎的雕工 非常精美,木刻神像、雀替精美。

台南中西 水仙宮

水仙宮奉祀神明一帝二王二大夫
一帝:

就是大夏聖帝,也是大家所熟稱的 大禹,帝禹是夏朝的開國之君,以疏濬關中、河東各河道出三門峽,注入黃淮平原,免除了關中、河東水患,後來因為下南巡視,卒於會稽,後人奉為治水之祖師。 會稽,也就是現在中國浙江紹興,都奉禹帝為守護神,聖誕日農曆十月十日。
二王:奡(ㄠˋ)王、楚王。
1)奡王又稱「白盟尊王」,奡王是寒浞(ㄓㄨㄛˊ)的兒子。
2)楚王又稱「西楚尊王」。
二大夫:伍大夫、屈大夫
1)伍大夫就是吳大夫伍子胥。

2)屈大夫就是楚三閭大夫屈原。

台南中西 水仙宮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神農街1

電話:06-2203019  

資料來源:http://www.vrwalker.net/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595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