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萬華 艋舺青山宮

本宮稱艋舺青山宮,俗稱青山王館,創建於清咸豐六年,主祀靈安尊王,俗稱青山王。咸豐四年福建泉州惠安縣漁民奉其故鄉青山廟靈安尊王神像渡台至艋舺(今之萬華),由大溪口(今貴陽街二段底第一水門附近)登岸,途經舊街今西園路,神輿突不能舉,公議擲誥問神卜地,於此建小廟奉祀。
台北萬華 艋舺青山宮
時適淡北瘟疫流行,人畜罹災,死亡相繼,凡至廟中求神庇佑者皆無恙,於是善信日增。至咸豐六年街董有鑑於此,乃倡議建新廟於今址,歷時三載,咸豐九年完成,畫棟雕樑工藝精美,幾臨龍山寺之上,故台北傳統式之廟宇,應以本宮為僅存之碩果焉。

台北萬華 艋舺青山宮 靈安尊王

18世紀中期,大量泉州府移民跨海沿著淡水河靠岸定居艋舺,並與當地平埔族通婚後人口大增,加上1809年(清仁宗嘉慶14年)艋舺縣丞和艋舺營的設立,使得艋舺在清宣宗道光初年迅速發展成為「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全臺灣第三大城市。但1853年(咸豐3年)發生分類械鬥頂下郊拼,落敗的泉州同安人不得不帶著守護神霞海城隍、整族舉家遷徙至大稻埕經商,艋舺的住民自此以泉州三邑為主。

台北萬華 艋舺青山宮 靈安尊王妃

泉州三邑惠安人的道教信仰主神和城市守護神是青山靈安尊王,簡稱靈安尊王,俗稱青山王。明朝何喬遠《閩書·惠安縣觀應篇》認為是三國孫吳將領張滾,張滾在212年(漢獻帝建安17年)奉派駐守泉州惠安地區,頗有治績,因此受人民懷念,奉之為神明,稱「青山王」。又明世宗嘉靖時編纂的《惠安縣志》說:「青山在縣南,閩時將軍張悃,嘗立寨於此以御海寇。既歿,鄉人廟而祀之,至今不廢。」主張是五代十國中閩國的將領張悃,人稱「張將軍」;因為奉命鎮守惠安一帶,軍紀嚴明、愛民如子,逝世之後屢屢顯靈,故在青山附近建廟祭祀,尊稱其為「青山王」,被視為當地的山神與境主神。除了青山山神的神格之外,靈安尊王同時具有司法神的神格,換言之,相當於艋舺三邑人的城隍。所以艋舺青山宮除了祭祀靈安尊王,以及顯慶妃和慶安妃兩位王妃,也如同城隍信仰一般,配祀衙門巡捕審堂體系的陰陽司、監察司、速報司、長壽司、獎善司、罰惡司、福德司、增祿司等各司官、文武判官、謝范將軍、枷鎖將軍、馬使爺和虎爺等,其中枷鎖將軍為原型所成立的艋舺青山宮八將團,更是臺灣八將團的起源之一,與五福大帝的八家將交互輝映。

正殿

靈安尊王亦稱青山王,姓張諱梱,乃三國吳將也。建安十七年,孫權徒至建業,遣將分守浙閩,梱奉令鎮守泉州惠安,嘗營於青山之下,以禦海寇。梱智勇正直廉潔仁厚,深得軍民擁戴。歿後停柩衙內東配室,吏屬敬其人就其棺槨,石為壇春秋祀之,歷朝新任邑侯下車三日必詣墓致祭,以求民安物阜,遂為恆例。

宋太宗世崔知節履任,未曾謁墓。耆老虞其瀆神促往祭,崔諾之,備牲禮至東配室。膜拜中,墓碑突傾,眾驚怖,以為觸神怒也。及視碑陰,有五言偈云:「太平興國間,古縣本惠安,今逢崔知節,送我上青山。」,崔不勝駭,異相去七百餘年,焉能預知後人細!按字跡,古色斑爛蒼遒,非乍琢新鑴,詢士紳,境內有青山其地否?眾謂縣南三十里,有山高聳雲端,四時蔥翠,即青山也。崔約期往勘,果鍾靈毓秀,乃與眾紳商,遷梱墓於山路,並建廟塑神像,歲時展祭,曰「青山宮」。後常顯異。南宋高宗建炎中葉,金主亮渡淮,迫江犯南,京中書舍人直學士,盧允文督師采石,金兵猖獗,然每戰輒見青山,張之大纛並一披甲將軍指揮部眾,截殺金兵追奔逐北。盧帥收兵詢張將何職,竟無人知。大異會左右,有泉籍者,告以惠安青山宮所祀神張梱者與日間戰將面目頗似,必其顯化。勤王而靖大亂也,盧帥疑信參半,令中軍至惠安訪之歸報,果如所言。謹以神蹟錄功上聞制入祀典,又宋建炎間海寇登岸,輒見旌旗蔽空,金鼓齊鳴,驚引而去,進士蔡義可聞其靈異,奏於朝陽賜廟額誠應封靈惠侯,妻華氏封昭順夫人,景炎元年晉封靈安王夫人,封顯慶妃遣使重修廟宇,永世供奉嗣後。

台北萬華 艋舺青山宮 瑤池金母

台北萬華 艋舺青山宮 天上聖母

台北萬華 艋舺青山宮 關聖帝君

神在惠安縣境屢有顯化,祈求必應,每屆歲除,男女老幼俱寢廟中,天曉始歸,謂可去一年之災,十月廿三日為神誕辰,有司至廟典祭千載不替,咸豐四年,惠安人某,奉神像至艋舺路經舊街,輿重不能舉,擲筶叩問神意即就地建廟奉祀並立石紀之。

台北萬華 艋舺青山宮 玉皇大帝

台北萬華 艋舺青山宮 三官大帝

台北萬華 艋舺青山宮 南斗星君

台北萬華 艋舺青山宮 北斗星君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

電話:(02)2382-2296

官方網站:http://www.monga-qingshan-temple.tw/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Jose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