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新港街市中心,新民路與中山路交會的丁字路口。主神恭奉天上聖母,為先民於明朝天啟2年(1622年)恭請「船仔媽」來台,神示永駐笨港。
清康熙39年(1700年),笨港居民合建天妃廟。
嘉慶初年烏水氾濫,敬遷蔴園寮,經水師提督王得祿捐奉倡建,紳商居民鳩資合建,於嘉慶16年(1811年)奉天宮竣工落成,紹承古笨港歷史遺續。
奉天宮為一座歷史悠久,古蹟紛陳,除了珍貴交趾陶,廟裡保留歷代文物與珍貴的民間信仰文化資產。為當地居民信仰中心,香火鼎盛,分靈遍佈全球,每年數百萬香客進香,歡迎全國善信蒞宮參拜,媽祖婆保佑國泰民安,事事如意。
從湄洲到笨港
新港奉天宮媽祖於明朝天啟2年(1622年),先民為求平安橫渡險惡「黑水溝」(台灣海峽),至湄洲祖廟恭請聖尊奉祀船隻上,船隻途經笨港,神示永駐此地。顏思齊率先民來台墾拓笨港,十寨居民輪流奉祀聖像。神尊原為「湄洲伍媽」;因隨船渡海來台稱「船仔媽」;護佑先賢開墾笨港,故又稱之為「開臺媽祖」。
源自笨港
康熙39年(1700年),笨港居民鳩資合建天妃廟,後因天妃晉封而改稱為天后宮,乾隆年間,數次修建。嘉慶初年,颶風襲台、烏水氾濫沖毀笨港街天后宮。景端碑文記「…溯自我天后聖母,在笨之宮,因烏水氾濫橫遭沖毀,我笨亦幾至蕩然無存,毀於一旦,何其虐乎。斯時也,拙義無反顧,毅然與我笨眾,敬遷我神諸聖像於東之蔴園寮肇慶堂。」
奉天宮建廟
笨南港居民東遷後,將諸神像、文物暫置肇慶堂土地公廟。嘉慶16年(1811年),奉天宮建廟落成,遂將諸神聖像、文物遷入。傳聞廟地原為好風水之「白鶴穴」,何姓人家捐地,附近居民合力挑土填平。景端碑文記「太子少保子爵軍門王,捐奉倡建於前,諸紳商鼎力虔誠捐獻於后。不數載,竟再建聖母之宮於此地,其規模之宏、奐輪之美,有過原廟而無不及。軍門王,廟成之日,必奏請聖天子御賜宮號「奉天宮」。
日治時期
新港在日治時曾面臨兩場驚心動魄的大地震,明治37年(1904年)斗六大地震,嘉義、雲林地區發生芮氏地震規模6.1級的災害性地震。明治39年(1906年)農曆二月二十三日梅山大地震,發生芮氏地震規模7.1級的強烈地震,奉天宮受創嚴重,只剩神房與觀音殿,當時流傳的一段口謠反應當時的新港: 「二月廿三大地震,攏總壓死數百人,街民相招要散港,宮尾大人擋不通。」(台語發音)受創嚴重的新港街在林維朝帶領和鄉親極力的協助之下,重建家園,並且引進日據時期的扇板屋,來預防強震再次肆虐新港,新港奉天宮更在此時向全省募款,重新修建,經過十餘年的時間修建完成。在明治40年(1907年),開始重修宮宇,前後歷時十年,大正6年(1917年),奉天宮重修完成,雕龍畫棟,錯采鏤金。
現況 古蹟再現風
奉天宮於民國74年,內政部以(七十四台內民字第三三八0九五號)公告核列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8年(1999年)發生921集集大地震及1022嘉義大地震,奉天宮主體受損,董事會全力投入古蹟修復工程,用心遴選匠師,以品質為最高要求,屋面剪粘以各殿分三場,要求剪粘師父現場「一片一刀」、彩繪畫師「一筆一劃」全部純手工施作,展現深厚功夫,匠師拼場競藝,各展長才與特色。
在政府及專家學者的指導,奉天宮及所有施作匠師齊心努力與全國信徒的踴躍支持,融合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兼具傳承與創新,奉天宮寫下高水準的修復典範,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古蹟修復竣工落成,吸引各界專家學者、地方文史工作者、香客信徒、寺廟管理者慕名參觀交流,一座活力新生的媽祖大廟,即將展現風華,成為台灣寺廟修復的典範。
結論
「開臺媽祖」渡台三百多年來,經歷不同朝代、地理環境之變遷,不論天災人禍,媽祖聖德參天,顯靈福澤眾生,為在地居民及廣大媽祖信徒之精神信仰中心。
奉天宮不只是民間的信仰中心,更是新港地理區的中心,在日據時代奉天宮曾為新港鄉團練局的在地,新港街面四村亦以奉天宮為地理中心,廟前名為宮前村、後為宮後村,東為大興與福德兩村,在新港肇慶堂土地公廟被日本人拆除時,土地公即駐在本宮。奉天宮建廟至今數百年,具體紀錄著各時期的歷史,建築中蘊含匠師心血之藝術傑作。是一座集歷史、宗教信仰、建築藝術、文化觀光為一體的廟宇,核定為三級古蹟。本宮分靈媽祖遍及全台以及海外各地,每年到奉天宮進香參觀之香客、信徒、觀光客、學術團體等數以萬計人次。本宮歷屆之管理委員會、董監事會一直秉持媽祖慈悲為懷之精神,致力於各項公益慈善事業,期奉天宮香火鼎盛、聖母神恩廣澤天下。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新民路53號
電話:05-3742034
留言列表